武夷巖茶的重要特色在于焙火,茶葉經過培火后,滋味都比較厚重,喝完會給我們一種“舌頭變厚”的感覺。若單單只用“厚重”來形容巖茶滋味太過于簡單,其實它分了濃淡、弱強、爽澀、鮮滯、純異、刺激性、收斂性、回味等特質;茶湯入喉,還能感受到香醇、甘甜、回味等感覺。
要想品好這巖茶,還得從茶湯入口前、入喉時的品茶姿勢以及品茶的水溫條件等知識入手,學好下面這幾種品巖茶滋味的技巧,解鎖正確的品巖茶姿勢,在茶桌上也就有了高談闊論的底氣!
茶湯入口:舌頭微抬
舌頭嘗遍人生酸甜苦辣咸,要想對巖茶滋味有深刻體會,首要的是把握住舌頭這一關。品嘗時,舌頭的姿勢要正確:
首先茶湯入口后,舌頭稍稍往上抬起,抬到舌尖能頂住上層牙齒的齒根,另外嘴唇也要微微張開。再然后,將茶湯攤在舌中央,以腹式呼吸的方式吸氣,讓茶湯在舌頭上舞動;經過兩次吸氣后品出滋味來,即刻合起嘴唇,但舌頭的姿勢保持不變,將肺里的廢氣用鼻子排出后吐出茶湯。
當然啦,我們也可以去更多的了解舌頭不同部位的味覺感覺,這樣更深刻體會巖茶在舌尖的真韻。
茶湯入喉:能慢則慢
除茶湯在入口后的品茶姿勢要注意外,入喉時的品茶姿勢也是非常重要的呢!在茶湯喝入口中準備途徑咽喉時,我們大可不必將其一飲而盡,因為那樣會加快部分茶湯經過牙縫時的流速,從而帶動牙縫中的一些食物殘渣與茶湯混合在一起。到那時,茶湯中就不止茶葉沖泡出來的醇厚茶香那么簡單,還會摻雜著食物殘渣帶來的“上頭”異味,那就大大影響我們品巖茶滋味的精準度了。
所以呀,茶湯入喉,我們很自然的吸入就可以了。
品茶的水溫、份量等條件
關于品茶水溫
眾所周知,我們喝到太燙的茶水會感覺舌頭有種麻麻的感覺,而且這種感覺會讓我們的味蕾變得不那么靈敏。所以,品茶時的水溫適宜在40-50℃之間,若高于70℃的話,就會容易燙傷舌頭、影響味蕾品出滋味;而低于40℃的話,又會使原本溶解出來的茶香物質隨著水溫的下降而被漸漸析出,導致茶湯中的茶香物質不協調,從而影響茶湯滋味。
關于品茶份量
這也是很值得我們注意的。一般來說,一杯茶要小口小口地喝,我們才管這叫品茶,所以一杯大概15毫升的茶,品茶的份量以每口茶湯5毫升為最佳,也就是一杯茶喝3口最適合啦。之所以控制份量,是因為一口悶并不能回味辨別,喝太少又不利于品出滋味來。
關于品茶所用到的時間
一般一杯茶只需要仔細品上三口,以每一口5毫升的茶湯在口舌中回旋兩次,用時約4秒鐘就能品出滋味來了。此外還要提醒一下大家,若要再品其他茶的話,一定要記得用溫開水漱口將舌苔上的殘余物質漱去,以免“串味”影響辨別結果哦!
怎么樣?這樣實用、簡單的巖茶滋味品飲技巧,你GET到了嗎?掌握了這些基礎知識要領,慢慢用心去反復體驗、感受,巖茶品鑒才能“更上一層樓”哦~